什麼是上市(IPO)?股票上市有什麼好處?一文讀懂公司上市的利與弊
在金融投資界,我們常會聽到“上市公司”或者“股票上市”等詞彙。如今,“股票上市”已經成為了財富的代名詞,但是,你真的了解上市麼?
這篇文章,將帶大家了解,上市有什麼好處?為何有公司選擇上市,有公司選擇不上市呢?
文章目錄
一.什麼是股票上市?有哪些知名上市公司?
上市,即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(IPO),指企業透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,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。
簡答來說,企業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「融資」或「套現」,因為融資就相當於我賣股權,投資人給我資金,而且這種「直接融資」是不需要還錢的。
企業上市的意義
對於上市公司而言,上市公司拿到錢,可以有錢做更多的事情,生產出更好的產品。
對於投資人而言,能有一個很好的投資途徑,實現資金的增值保值,分享上市公司的成長。
從全球20年的大盤股指來看,無論是美股、台股、港股還是中國A股,其市值都在一直增長,大盤漲了幾倍甚至幾十倍。
因此,上市對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都有好處,而且對整個國家和經濟都好處。證券交易所存在的目的,就是讓民間資本,助推優質企業。
大家平時使用的大部分產品都是上市公司生產的,比如美國的大型上市公司有蘋果、谷歌、臉書、特斯拉、Amazon;台灣有台積電、鴻海、台塑;美股、港股的中概股有阿里巴巴、騰訊等,這些上市公司的整體發展對經濟有極大促進作用。
實際上,大家投資用的一些券商也有上市公司。比如,美股券商中盈透證券、富途證券(Futu)和外匯交易商IG.com、Swissquote,以及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都是上市公司。但大部分券商都沒有上市。
二.企業上市有哪些好處?
對多數的企業來說,上市是一條最好的路。有些公司剛註冊就高喊要上市,上市彷彿成了企業的標配!
這麼多公司都爭著要上市,那上市對公司有哪些好處呢? 「融資」和「套現」是上市最主要的兩大好處。
1.企業可以籌集所需資金(融資)
透過上市「融資」,可以快速籌集資本,這是公司上市最直接的好處。
對於一間私人公司來說,最大的難題就是融資難、資金不足。而選擇上市就是較優的一種融資方式。
企業在公開募股書上會說明融資金額,還必須要說明融資的用途,多是企業戰略性投資,如:新業務、研發、設備等等;
2.提高資本的融通能力(股票套現)
私人公司的股票由於缺乏公開透明性,流動性很差,就會導致交易成本高。
而公司上市就不一樣了,在交易所公開交易的話,交易成本就變得很低,股票也更容易流通。也就是說,股票更容易套現了!
比如,如果上市後在股票市場表現好,公司股票也可能進行質押貸款或以股票置換的方式進行收購。
實際上,一間公司的早期創始人、聯合創始人、天使投資人,甚至是私募基金手中的原始股的成本是很低的,股票上市後選擇套現能獲得豐厚的收益!
比如,2011年,Google的聯合創始人拋售股票套現7150萬美元,直接實現財務自由!
另外,很多企業上市後其財富呈幾何級數增長,上市彷彿成了財富的代名詞。
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和阿里巴巴CEO馬雲,都在美國上市後,分別成為了世界首富和中國首首富。
企業上市,幾乎與創始人躋身富豪榜聯繫在了一起。
3.提高企業的信譽和知名度(明星效應)
在一般大眾看來,上市給人的感覺是大公司、可信度高。上市能為公司增加不少的光環!
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主角,不僅受到廣大投資者及媒體的追捧,而且受到官方的關注,從而能夠迅速提高企業的知名度,提升企業的市場形象。
特別是一些面對消費者的企業,上市就是代表著規範,被公開監管,大大地增強了消費者及上下游對企業的信任力。
4.再融資
一間公司要持續發展,並不是IPO融資一次就完了,二十要持續不斷的融資來實現資金周轉。
比如說,向銀行貸款、發企業債或者在二級市場上再發股。而上市公司的信譽度為其融資、發債做了強有力背書,借債的成本也會大大降低!
比如,電動車企特斯拉(TSLA)自2010年IPO以來的十年中,累計融資11次,融資金額共計近177億美元。
5.企業經營管理的規範化
企業一旦上市,其實就是利用了更多的社會公眾資金。因此,監管部門和股東,甚至包括社會公眾在內,都會對企業進行更多的監督。
特別是證監會詳細規定了上市企業在治理架構、內部控制、資金管理等方面的製度,其實這些都是促進了企業運營管理的規範化,公司財務也更加透明。
三.企業上市有哪些弊端?
凡事都有利弊,企業上市雖然很多好處,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。企業上市的五大風險。
1.花費巨大的時間和成本
企業不但在上市前後需要一定的資金成本,上市後的維護成本也非常高。
企業為達到上市條件,需要投資一定的資金進行重組改制等。具體包括企業資產債務重組的成本、資產認定、稅務規範、僱傭職業經理人的成本,甚至是一些中介費和路演費用等。
上市後有季報、年報的發布及審核成本。比如新聞發布會,財報的審計成本等。一般上市公司都有個IR部分,是專門應對公司上市的業務。
2.必須公開信息,敏感問題被曝光
出於保護投資者的目的,監管機構要求上市企業對公司的重大信息進行定期或臨時的披露,這些信息包括重要的財報數據、重大交易、股權變化、贏利和預算等。
一旦敏感問題被曝光,就可能對股價產生重大影響。而企業管理層的薪酬是和股票價格掛鉤的。
我們都知道股票投資人都非常注重企業的財報。為了讓財報好看一點,管理層要做的就是不能讓利潤減少,更不能讓企業發展的增速放緩。
這就導致公司會被短期利益綁架,而放棄一些長遠目標和利益。甚至有些公司不惜做假賬來粉飾報表。比如,安然公司的財務造假醜聞就是一個例子!
3.失去或被削弱控制權
企業在上市融資過程中,容易造成自己失去控制權。
企業上市,實質上就是將企業的股權賣給投資人以獲得他們的資本投入,這可能使原始股東持股比例出現或多或少的下降,導致其對企業的控制地位從單純控製或絕對控制轉化為相對控制,更為極端的情況是,原始股東的控制權會被奪走。
隨著控制權市場的發展,股票公開發行上市後,對企業虎視眈眈的收購方就可能通過二級市場收購獲得企業的股份,從而與原控股東爭奪控制權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就因被稀釋股權曾經被“踢出局”。
4.股價波動
為了維持股價,企業不得不採用各種手段維持業績,這種壓力很容易導致企業經營行為的短期化,給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。
股價波動直接影響了企業的運營決策,很多上市公司,為了迎合媒體和投資者的口味,有時候會做出錯誤的運營決策,結果往往會賠了夫人折了兵。
5.股票下市
既然有上市,就有下市。當企業的條件不能達到證監會的監管要求,股票就會面臨下市的風險。
比如,當年外匯交易商巨頭FXCM(福匯)就因為違反監管規定被被逐出美國,那股票當然也要下市。還有最近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也因為一些因素有下市的風險。
參考:股票下市會怎樣?對投資人有何影響?持有的股票下市了該怎麼處理?
四.一些大企業為何不上市?
世界上市值超過100億美元,不上市的大公司有很多。比如宜家(IKEA)自1943年創辦至今沒有上市,目前年營收約419億歐元。全球最大私有石油交易商Vitol維多集團,年收益超過1500億美元。
還有中國的華為集團,在美國打壓之下2021年營收還有1000億美元。
這些公司在其行業位置舉足輕重的超級巨頭公司,它們的力量大到甚至能控制世界的命運。
既能提高知名度又能融資,為什麼有的企業熱衷於上市,有的卻堅持不上市?這個主要看企業創始人的態度!
企業掌門人們均拒絕上市,基於這樣一個判斷:企業要掛牌上市,就得定期公開運營數據,企業的股價也會受到股票市場整體氛圍的影響。
尤其企業專注長遠發展時,可能因嘗試新產品或進行結構重組,需要增加投入,營收也會下降。碰到經濟衰退時,投資回報也會減少,資本市場的壓力就會接踵而至,逼迫經營者為迎合市場採取各種短期行為,導致抗壓力減弱。
私人企業則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制定策略,定力要大很多。
不上市的原因,總結起來就是:
1.不缺錢: 目前的現金流非常充裕,自有資金完全可以應對再投資的需求。不想因為融資反而受上市公司法規的各種限制。比如:IKEA。
2.缺錢: 缺錢,但不想以出讓股權的方式籌錢。但等待更好的上市時機。所有的高技術企業或者所謂的獨角獸,一旦上市,財務數據透明且估值體系清晰,融資額度反而容易受限制;
3.不利於上市: 股東結構尚不到位或不利於上市。比如:華為;
4.保密需要: 企業上市以後,與上市以前最重要的一點區別就是,你已經變成了一家公眾公司。你需要如期披露年報,需要嚴格依照要求公開各種信息。而有的企業是不能接受這一點的。
每個企業的運作模式不同,有些企業的很多信息是不能公開的,否則極易遭到競爭對手的拷貝甚至打擊,或者會帶來其他的一些災難和麻煩。
五.企業上市的途徑有哪些?
我們都知道資本市場主要有IPO,借殼上市,直接上市等三種方法。
1)IPO上市:
我們最熟悉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即IPO,IPO只要走完流程基本就可以。但,IPO也是最花時間和成本的上市方式。
2)借殼上市:
借殼上市指的是私有公司收購上市公司,也稱為反向收購。
私有公司將其資產和業務置入到已上市的公司中,徹底改變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、實際控制人以及名稱,上市後在一定條件下再通過增發股份。往往比直接IPO要快速、簡單。
3)直接上市:
直接上市(Direct Listing)區別於傳統的IPO上市,公司不用與投資銀行合作承銷發行的股票,而是直接在證券交易所進行公開交易的一種上市方式。
選擇直接上市的公司,一般在社會上都有一定的影響力,也就是大眾較為熟知的品牌!
例如,Coinbase、Slack和Spotify等幾家公司選擇在交易所掛牌、跳過傳統IPO上市程序的例子。
快速總結
如今,“上市”這個誘人的詞語已經成為了財富的代名詞,它顛覆了企業的經營理念,成為了很多創始人的理想。
但這只是上市的光輝一面,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,至於公司是否上市,還是需要看創始人的態度。
因此,上市與不上市,並不是評價一間公司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。不上市的優秀公司也很多。
以外匯交易商為例,像OANDA(安達)有25年的歷史,無論在券商規模、資質、服務和交易成本方面,都不遜色於一些上市交易商。還有,ThinkMarkets(智匯),IG.com等也都是業界知名的優秀券商。